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庞氏骗局?! 

来源:上班啦浦江人才网 | 发布日期:2012-12-28 11:37 | 点击:2715
编者按:不要轻信会有低风险离谱高收益的投资,千万不要以为庞氏骗局和你无关。

    当小额贷款公司居然跑到超市门口去兜售理财产品这种情况出现时,就说明由欲望、侥幸两只怪兽驱动的“民间金融创新”又有了市场。这种看似舶来但却根植于中国人金钱观里击鼓传花的游戏曾经在很多人心目中那样光芒四射,从“蚁力神”、“东北大造林”到鄂尔多斯的全民放贷,没有人在它们如日中天的时候想过全身而退,但它们带来的真的就是民间金融信用的遍地哀鸿。超越常理的收益承诺日渐增多,这或许只是又一轮疯狂的开始。当想要让鸡生金蛋的时候,首先不是想要喂什么样的饲料,而是,如何先保住篮子里的这只未来的金鸡。

    为了篮子里这只未来的金鸡,我们先从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庞氏骗局论”开始谈起。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根本就是一个庞氏骗局。在一定的条件下,投资者一旦失去信心并减少他们的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便会停止。”肖钢在署名文章中呼吁加强监管。

    有关“银行理财产品就是庞氏骗局”的论断在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支持者与反对者频频发言,旗鼓相当。而规模庞大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据理财市场的大宗份额,且与个人投资者密切相关。我们有必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流程进行梳理,让投资者有更多判断依据。

    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理财产品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这本质上算是“庞氏骗局”吗?看来,我们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其实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在庞氏骗局中,滚动运作的资金池是支持骗局能否延续的关键。

    我们通常说的资金池是把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空间,通常运用于集资投资、房地产或是保险领域。保险公司有一个庞大的资金池,赔付的资金流出和新保单的资金使之保持平衡。

    基金是一个资金池,申购和赎回的资金流入流出使基金可以用于投资的资金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银行也有一个庞大的资金池,贷款和存款的流入流出并不是直接地一一对应,资金池使借贷基本保持稳定。


    庞氏骗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资金池运作呈现出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规律”,以及参与者看不清、搞不明白的神秘投资诀窍。


Tips 庞氏骗局的运作步骤 

    1、告诉你有一种投资方法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2、你搞不懂它怎样挣钱,但投入了第一笔资金。
3、后续投资者陆续加入,而你获得的高额收益来自于他们的投资金。4、收益假象继续维持,有更多的人循环加入。

银行理财产品真的是庞氏骗局?

    1、在资金池类理财产品中,你扮演着最底层的债权人角色。2、“短钱长投”和“滚动发售”是资金池盈利的重要秘诀。

    说到这里,你是否开始反省最近自己买入的银行理财产品了?就在11月中旬,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的一款银行理财产品22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5.4%至5.5%。而查阅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这款产品比同期的SHIBOR至少高出1个百分点。类似的产品一期接着一期,很少会让投资者的资金轮空。

    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源自购买了同业更高收益率的产品,或者以更高收益率拆借给同业。这种“滚雪球”的现象在金融行业中并不罕见,这还包括了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拆借。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资金池”有各自的资金投向,大致可以分为债券市场类、票据资产类和委托贷款类。以债券市场类“资金池”为例,理财产品的设计方如同一个采购者,采购国债、企业债、城投债等,将其打包成一个产品池;与此对应,银行向市场募集一笔资金,而这个“资金池”的体量大致与“产品池”相当,以购买这些打包了的债券资产。投资者和他们的理财经理搞不明白资金池里的资金到底如何流动,只有每一款产品的实际操盘者才知道自己的产品具体投向了什么。对于普通投资者,你能相信的就是银行拍着胸脯保证“此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不能兑付的情况”。

    如果真如肖钢所言,那么投资者的风险不在利息,而在本金。如果“短钱长投”过程中一旦出现“短钱”资金链断裂,或者在系统风险下银行的资金池出现了“有毒资产”,那么投资者的本金将血本无归。

    任何投资都是风险和收益的结合体,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面的对应关系无非有时会发生同向或异向的变化。

    当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绝大多数的产品合同上都不会有“保本”或是“保收益”的字样,你甚至还需要抄写这样一段话:“本人已经阅读上述风险提示,充分了解并清楚知晓本产品的风险,愿意承担相关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其实就是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通过投资者的份额购买,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或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再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虽然这和存定期存款一样在银行办理手续,但其中的风险和收益都是完全的两码事。

    将形形色色的银行理财产品分类,购买者大致扮演两种角色——债权人或是投资人。

    当你以投资人的角色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银行所做的是代客理财业务。银行根据某一风险偏好设计出投资模型与标的,根据产品特征找到合适的投资人。银行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是资产管理方和投资顾问人。这一类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在多数外资银行的产品中,也有少部分中资银行的理财产品是这样的投资型结构。投资型的理财产品一般只有收益或亏损可能出现的范围,有明显的高收益高风险特征。

    更多的时候,你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只是扮演着最底层的债权人角色。理财产品,本质就是一个借贷的延伸。无论是债券类、票据类还是信贷类产品,都是银行将上游的融资成本,经过中间层层盘剥,由理财产品的形式转手“卖”给顾客。在目前中资银行发出的理财产品中,购买者大多数都成为了这类债权人。债权型的理财产品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期收益率,这个收益率会比银行同期限的存款要高,目前来看,多数情况下理财产品也都兑现了预期收益。

    银行是如何从这些债权型的理财产品运作中获利的?资金池“短钱长投”和“滚动发售”是重要秘诀。举例来说,如果某商业银行以平均年化8%的利率收益进行了一批1年期的融资项目,对银行来说,这是“长投”;银行再以相当体量的3个月左右期限的理财产品滚动发售4期,对购买者来说,这就是“短钱”。目前,3月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般在3%至4%,换言之,中间的息差收入就有4%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