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五问

来源:上班啦浦江人才网 | 发布日期:2009-04-09 19:32 | 点击:2621
  一问:为什么学费那么贵?

  关于大学的收费,教育部有个标准———按高校日常运行成本的25%提取,2005年,每个学生每学年应缴学费3500元。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的收费达到了5000元,远远超出25%的标准。

  2005年,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目前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4000亿元,而国家现有的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高校向银行借贷超过1000亿元,差额部分就是各高校靠收学费填充的。

  据数据显示,如果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占GDP的比例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大学学费可以减半。

  另外,中国的大学贵,其他国家有些大学也不便宜,比如美国的私立学校常春藤大学,一年学费3万美元,还不含吃住,但是美国学校对成绩好的学生和家境贫寒的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和奖学金,同时还有很多私人捐助高校。

  二问:为什么就业那么难?

  有专家说,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与中国的产业结构有关。

  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这六大环节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但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中国企业所控制的,中国仅仅是个加工厂,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环节。

  这种粗笨型的产业结构,反映在劳动力需求上,就是知识型服务业岗位需求相对不足,对蓝领型岗位却产生了旺盛的需求。所以,“学历倒挂”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所谓“学历倒挂”,是指在就业上,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职高生。

  三问:为什么大学饱受批评?

  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产业结构的束缚外,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也难辞其咎。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从1999年至2004年,本专科生招生的年增长率平均为26.1%,1999年和2000年的增幅最大,分别比上年增长47.4%和31.5%。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9年的9.2万人激增到2004年的32.6万人,6年间增长了3倍多。这样的扩张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师的数量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增长,必然造成高校人均教育资源降低等现实问题,许多学校扩招后的办学条件和设施都不能达到规定标准。

  四问:大学生该做些什么?

  在国家财力投入不足的当下,大学生们要多渠道解决读书的费用问题,如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获得奖学金等。

  在读大学已成为大众教育的今天,大学生们应该转变“读大学就能改变命运”的传统观点。在读书期间就应该做好职业规划:将来我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要达到目标,该怎样努力?

  在高等教育的质量不尽如人意的今天,大学生们在学校不能仅仅依靠老师、课本,校内,要多学一点技能,校外,要融入社会,增长经验。

  五问:社会能为大学生做些什么?

  不可否认,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应该纳入社会来解决。

  今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了促进毕业生就业的七个重要措施,这七大举措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等。